发布时间:2023-11-10浏览次数:685
中新网12月11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12月10日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中到大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新增积雪深度3~8厘米,部分地区超过10厘米;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共12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12月极值。中东部地区气温普降8~12℃,局地14℃以上,北方部分地区出现6~8级阵风。
预计13日至15日、14日至16日,我国中东部将再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寒潮天气。其中,华北、黄淮的强降雪落区与12月10日出现强降雪的区域高度重叠,日降雪量具有一定极端性;受寒潮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走低,华北、黄淮等地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需关注雨雪及寒潮天气对交通出行、城市运行及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13日至15日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将再次出现强降雪
预计13日至15日,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和东部、山西南部、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辽宁、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辽宁东部、吉林东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局地有大暴雪,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冻雨;上述地区累计降雪量5~15毫米,局地可达20~35毫米,新增积雪3~15厘米,局地可超过20厘米。其中,13日主要降雪区位于陕西及华北地区,14日范围扩大至上述大部地区。内蒙古中部、华北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日降雪量具有一定极端性。
另外,黄淮东部和南部、江淮、江汉及湖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累计降水量10~40毫米,局地可达50~80毫米。
14日至16日中东部地区将有寒潮大风低温天气
预计14日至16日,新一股寒潮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气温随之下降8~12℃,内蒙古中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江南、华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4℃以上,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风,阵风9~10级。华北、黄淮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18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可南压至贵州至江南北部。16日前后,贵州、湖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预计13日至15日,华北、黄淮、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暴雪、低温雨雪冰冻风险高,雨雪天气造成能见度降低及路面积雪结冰,易导致交通拥堵或事故,吉林、辽宁、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北部等地积雪可能导致局地简易建筑、温棚和牲畜圈舍垮塌;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贵州、湖南南部局地冻雨可能造成电力、通信设施发生短路或断线。
14日至16日,江淮及以北地区有中度低温冷冻害风险,设施农业可能遭受损失;河北东南部、山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南部、湖北、湖南北部晚弱苗将遭受冻害;另外,渤海、黄海北部、东海西南部、台湾海峡、南海东部等部分海域大风灾害风险高。
本次过程中,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及吉林、辽宁等地暴雪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高,需警惕对交通出行、城市运行及农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12月中旬,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持续下降,华北、黄淮部分地区降温剧烈,气温将达到或创历史同期新低,公众需关注气温变化,最好防寒保暖措施。
中新网昆明12月11日电 (记者 韩帅南) 记者从11日举行的“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专场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1至11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接待游客8753万人次,同比增6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7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72%。预计全年接待旅游者超过9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00亿元。
图为发布会现场。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大理州人民政府州长陈真永在发布会上介绍,从《五朵金花》到《天龙八部》,从“风花雪月”到“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从“去有风的地方”到“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大理”,大理持续打造新旅游IP,引发全网关注,形成持续热度。
“‘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大理’仅抖音播放量达84.7亿次,‘去有风的地方’播放量超过130亿次,覆盖6个语种225个国家和地区,大理成为国内热门的婚礼目的地。”陈真永说。
此外,大理上榜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大家最向往的地级市城市”第一名,“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第一名,春节期间全国入住率最高的城市。大理市进入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三。
陈真永称,大理通过团建、体育、研学、休闲、美食旅游等提升旅游品质,改变传统的旅行社、买门票、进景区模式,净化了旅游市场,提升了旅游舒适度。出台《大理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十条》,全省酒店与住宿业规范发展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大理旅游一年四季保持“火热长红”的态势。
陈真永还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大理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绿色发展,深入实施苍洱一体化保护治理系列三年提升行动,洱海27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100%,湖体透明度提升至近20年来最高水平,洱海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07%。国、省控断面无劣Ⅴ类水体断面。
同时,大理绿色发展成效初显。大理市洱海、剑川县剑湖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大理市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全州8个县市入选绿美城市省级试点,为全省数量最多的州市之一。建成各类公园208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9.2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64%。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建成绿电认证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首批规模化绿证交易,全省第一条智能国标电动车生产线在大理投产,大理经开区获评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