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浏览次数:634
中新网上海12月11日电 (浦帆)全国首批船舶和海上设施动力定位系统设备操作人员证书颁发仪式11日在上海举办,标志着中国打破国外机构控制垄断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设备培训的困局。
12月11日,全国首批船舶和海上设施动力定位系统设备操作人员证书颁发仪式在上海举办。 上海华洋供图
据悉,动力定位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船舶操纵系统,能够使船舶在海上保持“纹丝不动”,是潜水救捞和海洋工程行业的重要装备之一。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设备(简称DP)和操作技术(简称DPO)在潜水救捞、海洋石油、海洋风电安装、航道疏浚、邮轮休闲、公务船艇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定位船舶新兴市场。此次发证除了打破国外机构控制垄断的困局,还标志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P培训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人持有中国证书在中国海域操纵中国DP船的时代已经到来。
长期以来,DP培训发证都由外国机构把持,国内经过培训并取得动力定位系统操作员(DPO)证书的船员非常稀缺,一证难求。中国DP船东只能安排船员参加国外机构的DPO培训,但培训费用异常昂贵、手续繁琐、周期较长。这些因素不但限制了中国动力定位船舶的高速发展,而且还扰乱了中国海员市场秩序,造成DP船舶资源浪费。
据介绍,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于2022年底正式启动DP培训认证体系建设,在上海成立DP培训体系建设推进组,聚合了全国海工和DP领域顶级专家,开展广泛深入调研论证和筹备工作。2023年3月底,《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船舶和海上设施动力定位系统操作人员培训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截至目前已有49人通过培训考核获得证书,其中16人获得教员证书。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院长刘书斌表示,该科学院下属单位上海华洋海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厦门和潍坊设立两个分培训中心,激发两个分中心多年扎根当地积攒的优势资源,通过深化整合、提质提效,探索DP管理模式与标准化建设,打开DP培训南北互通的局面。
本次仪式由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华洋海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仲裁委员会、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作为支持单位。(完)
中新网珠海12月11日电 (记者 程景伟)由广东省林业局指导、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主办的第八届粤港澳自然保护座谈会近日在珠海召开,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在会上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将依托淇澳岛“蓝碳小镇”项目,支持有助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探索基于自然的碳中和试点项目。
珠海淇澳岛的大片红树林(资料图)。李建束 摄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涵盖森林、海洋、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等珍稀动植物及海岛生态环境。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致力于保护湿地及生物多样性,践行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拥有“守护深圳湾”“拯救勺嘴鹬”“重建海上森林”等品牌项目。
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将围绕红树林湿地修复、社区发展、科普宣教、蓝碳经济、生态旅游等工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湿地公园的规划与修复,共同保护红树林湿地中的黑脸琵鹭等旗舰物种;依托淇澳岛“蓝碳小镇”项目打造碳中和与“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试点,即通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修复生态系统,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共同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领先优势的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座谈会上,与会的相关政府部门、自然保护管理机构、科研院所代表和专家,围绕“绿美广东,高质量推进粤港澳自然保护”主题,开展了主题报告分享和圆桌讨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