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浏览次数:905
中新网杭州12月11日电(郭其钰)12月11日,走进2023浙江农业博览会台湾农特产品馆,日月潭红茶、冻顶乌龙、百香果、酵素等产品彰显着最地道的台湾味道,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选购。台湾农特产品馆也成了农博会上人气最“旺”的展馆之一。
浙江农博会自1999年以来已举办24届,是该省规模大、档次高、辐射面大、成交额大的大型农业盛会,也是两岸农业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参展交流,台湾农特产品已在浙江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台湾农特产品吸引消费者驻足购买。浙江台办 供图
台湾南投县农业处副处长曾银位对此颇有感触,他表示南投县从2006年开始组团参加浙江农博会,几乎每年都来。本届农博会首次设立港澳台地区农产品展区,曾银位带着南投县22个团队和农企再次打卡农博会。
“我想推荐三个最具南投特色的农产品,首先就是我们的旗舰产业茶叶,还有百香果和梅制品。”在展位前,曾银位向大陆消费者推荐台湾风味的产品。
台湾南投县农会总干事曾明瑞也是农博会的老朋友,“今年为了参加农博会,每一家参展农企都拿出最好的农特产品与大家分享,期盼在销售的同时相互交流,让两岸民众一家亲。”
曾明瑞透露,此次参加农博会的南投茶叶都经过严密控管,从茶叶的种植、施肥、管理到采收,全流程实行严格的溯源机制。南投茶叶需经过483项无毒检测后才能够上市销售。
农业是两岸交流时间最早、基础最好、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据统计,今年1至9月,浙台农产品贸易总额达1.34亿美元。
“我们愿为台湾农产品进入浙江市场搭建展销平台,为台青台商到浙江投资农业提供便利条件,让台农台青台商全面融入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新征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燕峰说。
浙江省台办主任朱林森表示,近年来一批从事现代农业种植、乡村建设的台资企业在浙江投资落户,越来越多台胞台企带着优质农产品来浙江参加农博会、森博会、茶博会等大型展会。同时,浙江持续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支持台胞台企享受各类农业政策和涉农补助,为台胞台企带来广阔机遇。(完)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既定的“稳中求进”基调注入新的内涵,提出新思考、新要求,展现了党中央应对内外挑战、促进经济继续恢复向好的定力和信心。理解其中的内涵,至关重要。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近年来一直坚持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而在三年疫情冲击和外部打压围堵之下,“稳中求进”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也有阶段性和结构性的变化。过去三年,优化宏观政策供给,着力扩大内需,稳住国内经济基本盘,同时稳定外资外贸基本盘是重要内容。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市场结构、需求结构优化升级。而在疫情防控转段后,则要向常态化发展阶段转换,稳中求进中“进”的力度就要大一点,比重就要高一点。而且,“进”的质量要高,防止因促进经济加快恢复而导致新的投资过剩或者一窝蜂上项目,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扩张新动能,增加新产能,塑造大市场,畅通高质量大循环。如此,“进”才能促“稳”。“先立后破”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先构建新机制、新体制,再废除原有的机制、体制;二是先把新动能、新产能培育起来,让它站住脚,再削减和淘汰相对落后的产能和供应体系;三是先通过试点,构建起传统产业升级的模式后,再普遍推广,不要为破而破。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基本思路,会议分三个层次进行阐释。一是高质量要求,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二是方法论,即“三个统筹”——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落脚点,即“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这一阐释体现了从长周期考虑经济发展,稳妥制定当前政策措施,长短兼顾、长短统一的战略思维。
其中,“三个统筹”将新时期的供需矛盾、城乡矛盾、发展和安全的矛盾统筹考虑,将经济发展质量要求和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眼下发展动力和信心统一起来,引导全社会、市场参与者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践行新发展理念,防止走偏。扩大国内需求,就要扩大和优化供给,就要深化改革;我国城市和乡村要良性互动发展,要把两者的发展红利都激发出来,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高水平安全的内容,为追求一时好看的发展成果,让基础制度或经济运行进程出现漏风点、漏气点,诱发大的风险,最终还是会损害和冲击发展成果。所以,“三个统筹”其实也是近期做好“稳中求进”的最好保障。
在具体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研发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设备、管理运营、物流销售体系、消费服务供给等都要畅通有序,互为支撑。而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是强调国内大循环构建的平衡性。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正确选择。目前,国内投资增长还不够快、不够稳,民间投资的缺口需要进一步回补。促进投资和促进消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投资生产形成的产品和服务,用以满足消费;升级和扩大的消费需求,用以承接投资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外需也是需求,并且与内部需求相互交织,所以要进一步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机制和模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各类投资者在中国投资兴业,鼓励各类消费者消费中国产品和服务。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时期。同时,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需要积极应对。要时刻把防范风险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构建规范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而加强依法治理、依法监督、依法竞争、依法维权的体系能力建设,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最好办法。这也是“稳中求进”的要义所在。
瑞长安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编辑:黄钰涵】